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水利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正式发布。明确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
下一步怎么做?水利部部长李国英明确,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努力实现河湖功能永续利用。同时,水利部方面表示,指导地方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发布会现场
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张祥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明显提速。
他提到,加快滇中引水、黄河流域东庄、珠江流域大藤峡等一批在建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去年开工了引江济淮二期、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淮河入海水道二期等多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水网骨干工程。今年又开工了吉林水网骨干工程、南水北调中线河北雄安干渠等一批重大工程,将为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
与此同时,省市县级水网规划建设协同推进。去年,水利部启动了第一批7个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在组织推动、骨干工程推进、数字孪生水网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典型经验。在先导区的示范引领下,各省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建设,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各地已经落实农村供水工程投资988.8亿元,其中地方专项债383.3亿元、银行贷款273.5亿元,社会资本等158.5亿元,还有各级财政资金173.5亿元,完成建设投资736.5亿元,开工建设农村供水工程15692处,完工9029处,提升3825.3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
张祥伟表示,下一步,水利部将锚定全面提升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一批重大水利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尽早开工建设。同时,指导地方积极推进省市县级水网的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国家水网总体格局。
农村供水事关亿万农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水利部农村水利水电司司长陈明忠表示,农村饮水安全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水利部优先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建设。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通过地方政府专项债、银行贷款、社会资本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资料图:江苏昆山,淀山湖彩虹桥。
将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之一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构建以数字孪生流域为核心的智慧水利系统。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对保障国家水安全具有哪些重大意义?水利部门如何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水利部部长李国英表示,水利部将智慧水利建设作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六条实施路径之一,按照“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的要求,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系统构建数字孪生水利体系,为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李国英说,数字孪生水利体系是推进智慧水利建设的实施措施。在做这项工作的时候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数字孪生流域。锚定全面支撑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这个目标,围绕赋能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丰富算据、优化算法、提升算力,加快实现对物理流域全要素和水利治理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映射、智能化模拟、前瞻性预演。
二是建设数字孪生水网。锚定构建“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目标,围绕确保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立足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与物理水网同步仿真运行、虚实交互、迭代优化。
三是建设数字孪生工程。锚定保障水利工程安全、效益充分发挥的目标,加快推进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实现对物理工程的在线监测、方案预演、问题发现、优化调度、安全保障。
据李国英介绍,水利部已完成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顶层设计,实施94项先行先试任务,推进48处数字孪生灌区建设,在今年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治理保护中发挥了前瞻性、科学性、安全性决策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