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港口大宗散货供应链服务,完成“港口供应链服务区块链BaaS平台、港口供应链服务物流平台、港口供应链服务金融平台、港口供应链服务存证溯源平台”四大平台研究,利用区块链技术,联动港口、货主、海关、质检、金融机构、海事法院等机构,打造港口联盟生态圈,实现宁波舟山港大宗散货统一对外服务窗口,提升港口整体产业链和供应链服务水平。
一、 港口供应链服务区块链BaaS平台搭建
搭建港口供应链服务区块链服务平台(Blockchain as a Service,简称BaaS平台)为大宗散杂货港口的物流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开展提供安全的集成环境。并在港口物流服务和供应链金融服务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与终端企业、贸易商、政府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构建区块链联盟,实现港口物流行业相关方之间数据互联互通,提高物流供应链效率。并且区块链Baas平台支持国密算法、数据隐私保护计算、交易并行处理等功能。以及满足在国家信创环境下部署的需求。
二、 港口供应链服务物流平台搭建
采用搭建大宗散货供应链服务物流平台。实现业务、商务无纸化,减少相关人员工作量,提升大宗散货业务单证流通效率、降低信息传输及商务信任成本,同时兼顾用户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特别是涉及与货方交互的相关操作,如《提货单》《提货权转移通知书》《授权委托书》等业务场景涉及物权属性的相关单证,满足严格认证并确保交易双方身份信息真实安全的要求,降低通过单证的伪造所带来的生产和经济风险。其中《提货权转移通知书》又是其中最核心、最复杂的操作单证,这为如何合理完成港口供应链服务物流平台的研究建设带来了挑战。
三、 港口供应链服务金融平台的研究
为了抓住供应链金融所带来的巨大的机遇,发挥大宗商品天然金融属性的作用搭建依托于港口的供应链服务金融体系,完善提货权与货权的转换和溯源机制,完成港口仓单体系的搭建,借此创新基于货物价值的在港货物仓单融资盈利模式,实现港口作业与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解决港口货主企业的商品流通与资金周转压力。充分发挥港口资源集聚和数字化管控的优势,搭建铁矿石交易平台,推动在港存货客户线上交易,盘活港口库存,积累客户资源,创造贸易氛围,打造大宗散杂货流通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加港口客户黏性。
搭建仓单管理系统,通过与宁波舟山港集团网上营业厅对接,以港口物流信息和在港存货数据为基础,在线生成区块链电子仓单,完成从实物资产到可信数字资产的转变。同时,配套法律风控和区块链技术,打造基于港口大宗散货的可信电子仓单体系,并为电子仓单质押融资业务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搭建仓单融资系统,以可信区块链电子仓单为载体,通过与金融机构对接,实现供应链下游融资业务流程的全流程线上化操作,支持铁矿石、钢材等大宗散杂货品类电子仓单融资业务落地,构建港口区块链仓单体系,有效地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普遍问题,以及企业存货变现的流动性和资金需求。
搭建铁矿石交易系统,以线上铁矿石摘挂盘交易为主,辅助提供港口堆存、运输、信息咨询等服务,以盘活港口库存为目标,主要突破的是平台交易数量及规模、吸引上下游铁矿石贸易核心企业入驻。
四、港口供应链服务存证溯源平台的研究
搭建满足港口特色的存证溯源平台,以确保数据真实性和安全性,构建全局信任,实现信任传递。从而确保交易安全,降低金融风险,便于企业更好地获得金融机构的低成本融资贷款,降低成本。运用宁波舟山港铁矿石、钢材货种物流数据,结合下一步拓展供应链需要,选取物流关键节点并上链,完成对物流轨迹和单证信息存证溯源,构建完善的存证溯源体系,实现客户资源的集聚和大量关键可信物流数据的沉淀,为下一步供应链衍生服务奠定必要基础。
在项目中,设计了以分布式、高可用的系统架构作为底座支撑整个平台平稳运行;构建了以Raft共识算法为基础,符合国密技术要求的高性能区块链网络,大幅提高了组织机构间节点数据交换、存证的可靠性、容错性、安全性;研发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模型lstm与概率分布的预测模型deepar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港口相关的业务数据如铁矿石到港量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可观测的方式直观体现企业货物运输趋势等重要信息,利用人工智能代替主观经验预测,为企业从“经验决策”转向“数据决策”提供有力的助力;拓展港口供应链金融服务形式,立足于To B端(企业)和To G端(政府)应用场景,实现港口与航运、钢厂、海关、商检等多主体参与、跨领域协同、多业务场景上链,实现数据交互共享,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
通过区块链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推测算法,平台拓展港口供应链金融服务形式,立足于To B端(企业)和To G端(政府)应用场景,实现港口与航运、钢厂、海关、商检等多主体参与、跨领域协同、多业务场景上链,实现数据交互共享,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
五、技术性能指标
区块链交易峰值不低于3000TPS,满足3000个用户同时发起请求。出块和交易确认时间不高于2秒,当联盟成员大于20家时,节点同步区块时效不高于3秒;
港口供应链服务各平台可靠率≥99.95%(系统全年故障时间不超过 5 小时);
港口供应链存证溯源平台支持多种通讯协议(包括Socket、HTTP、HTTPS等)和报文格式(包括 ISO8583报文、定长报文、XML报文以及其他一些常用报文格式等);
港口供应链服务各平台最大可支持1000人同时在线,支持最大100人同时操作同一页面;
港口供应链服务各平台操作性界面响应时间小于3秒,具有较强的在线并发及处理能力,以及较强的容错能力和灾难恢复能力,满足7×24小时不间断稳定运行。
六、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效益情况。通过项目研发,平台收拢了各基层码头原先零乱的通过线下纸质的或者烟囱式的孤立申报入口,实现了宁波舟山港散杂货业务的统一平台。项目综合不同港域、不同码头、不同货种的业务场景,梳理抽取共性的主线业务流程,并个性化配置保税业务、混配矿业务、仓储公司业务、全程物流业务等支线流程,打造符合未来散杂货自动化、先进化码头的需求,打造了数据标准化、业务协同化的散杂货供应链平台,符合宁波舟山港管理层对散杂货数字治理、数字运营的要求。项目。项目在散杂货码头的应用,免去了各基层码头独立外购开发及运维散杂货对外服务平台的费用,并且节省了大量的硬件采购费用;平台有助于提升港口服务能力,促进铁矿石等吞吐量的提升。业务操作单证的无纸化降低单证传递的时间和运输成本;线上化的仓单融资实现当天申请,当天放款,相比以往缩短放款时间为5天;融资利率从原先的8.4%降至5.5%,融资成本节约35%,降本增效显著。
应用推广情况。供应链物流服务方面,平台自2021年开始相继在北仑矿石分公司、鼠浪湖、太仓武港、太仓万方、南京明州、老塘山、头门港务等铁矿石板块散杂货码头上线运行。2023年平台完成货种的拓展,在镇司、嘉兴港务等煤炭及化工油品为主的综合性码头上线,目前平台已基本覆盖长三角主要的散杂货码头。目前平台入驻企业1025家,其中货主729家。完成2000+集港委托,1000+提货权转移,17000+提货申请。区块链联盟建设方面,平台区块链立足于TO B(企业)和TO G(政府)应用场景,已完成部署12个区块链节点,地域包含宁波、温州、舟山、台州、南京、杭州、太仓、上海等,辐射长三角区域。节点成员包含港口码头、法院、海关、贸易商、检测机构、交易所等。并与大型钢厂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和第三方平台TradeGo实现跨链交互。平台就宁波海关“两步申报”场景进行区块链数据自动比对、多方互证的“过程验证”,提高通关效率,确保货物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加大海关监管力度。与宁波海事法院共建联盟,对船港业务进行日常监测,实现上链关键单证信息的快速校核,极大提高了法院的取证效率。供应链金融方面,目前已经实现基于港口大宗商品的仓单融资、交易等供应链金融衍生服务。并在货品和地域上,拓展至油品、化工、煤炭、粮食等其他品种,不断扩大辐射面;二是增强供应链产品的研发,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衍生保险、应收账款保理、订单交易、基差交易等交易模式,进一步为客户提供完善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授权专利情况。已经发布2项团体标准:《数字贸易 基于区块链的大宗散货仓单系统应用指南》和《数字贸易 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安全服务指南》;国家标准《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 大宗散货港口数字供应链技术规范》已通过2轮答辩,现处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评估阶段;已获得6项软件著作权证书:《大宗散货数字供应链服务系统》《宁波舟山港电子仓单融资系统》《宁波舟山港电子仓单管理系统》《宁波舟山港区块链存证溯源系统》《宁波舟山港大宗散货供应链风险管控系统》《宁波舟山港区块链BaaS系统》。